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位于重庆市黔江区4A级景区城市大峡谷旁,成立于2010年,是重庆市人民政府设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高职院校。
学院区位条件独特。所处黔江区为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通衢之地,武陵山脉绵延纵横四省市边区,区域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风情独特,旅游资源富集多样、旅游景区星罗棋布。学院邻近黔江区濯水古镇、小南海地震堰塞湖、土家十三寨、阿蓬江神龟峡等知名景区,坐落于网红重庆、长江三峡、恩施大峡谷、张家界、凤凰古城、梵净山等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中心地带。学院交通便捷,距黔江武陵山机场4公里,距渝黔高铁(2025年直达重庆)、渝怀铁路、黔张常铁路的黔江火车站约7公里,渝湘、恩黔、石黔等高速公路连通周边省市和区县。
办学条件日趋完善。学院占地面积300余亩,校舍面积37万余平方米,图书馆面积1.7万余平方米,馆藏图书29万余册,专业实训室30余个,目前学院正在努力拓展校区。全院现有教职工5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学位280余人。副教授、正教授高级职称100余人,国家级、市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美食、民族传统体育等非遗传承人30余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20余人。学院面向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在籍学生9100余人。
办学理念超前谋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立“为每个学生的人生出彩创造机会”的办学理念,坚持“把握‘四为服务',推进依法治校,彰显旅游特色”的办学思路,秉承“修己明志,精艺济用”的校训精神,严格实施“有健康身心、有文化底蕴、有精湛技艺、有创新精神、有发展潜能”的“五有”人才培养标准,持续深化“1+X”+1(掌握1门及以上民族传统技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按照以旅游管理为主体、以民族文化为特色、以智慧旅游为支撑的专业建设思路,构建“工商与旅游管理、艺术与文化旅游、外国语与涉外旅游、财经与旅游商贸、智能制造与旅游交通、大数据与智慧旅游”六大专业群,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32个专业,涵盖“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要素。其中,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管理为市级骨干专业,工艺美术品设计是“首批100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旅游管理、智慧景区开发与管理是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与黔江区旅投集团立项共建重庆市级职业教育“双基地”项目。烹饪工艺与营养立项为重庆市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人才培养成绩斐然。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持续落实“八个多元一体”举措,深化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院建成导游、旅游管理两个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建设成为“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及“一流核心课程(线下)课程”,《中国旅游地理》被评为市级重点立项建设教材,全校入选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酒店管理现代产业学院立项为重庆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学院荣获“2022年重庆市职业教育以赛促教优秀学校”。近五年来,学生参加职业及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3项;市赛一等奖56项、二等奖76项、三等奖169项。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办学特色辨识度高。以民族文化为特色,围绕服务“大文旅”和“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创造性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与文旅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以民族技艺传承创新中心、非遗美食工坊、民族表演艺术展演中心、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民族文化讲堂等平台为依托,设立有11个传承室(大师工作室)、1个文旅商品创意设计室、6个国家级非遗美食大师工作室、50个美食工坊,组建民族表演艺术团队,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学院被授予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示范基地、全国民族特色工艺品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首批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重庆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及渝东南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研学旅行基地,是重庆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单位。
展望未来,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殷殷嘱托,落实党和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精神,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致力打造西部地区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窗口、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纵深推进学院内涵建设,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旅游行业特色鲜明的应用创新型院校。
学院地址:重庆市黔江区舟白街道学府一路一号;
邮编:409099
电话:(023)85086555(023)85086111
传真:(023)85086111
网址:www.cqvit.comEmail:cqvitdzb@163.com
官方微信:cqlyzyxy(重庆旅职院)
下载极志愿APP
免费体验更多优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