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初心,因农立校
云南农业大学创办于1938年,前身是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1958年独立建成昆明农林学院,1971年与云南农业劳动大学合并成立云南农业大学,198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列为云南省属重点大学,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为优秀,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是云南省唯一一所以农科为优势,农、工、经、管、理、文、法、教育、艺术等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农业大学。202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签署合作共建云南农业大学协议,成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等荣誉。
哺英育华,以农为本
学校占地面积3821亩,有昆明市和普洱市两个办学点。现有在职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800余人、博士生导师160余人、硕士生导师73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3人;霍英东青年基金2人;青年教师奖2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9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13人;231人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其中科技领军人才2人、云岭学者13人、产业创新人才25人、教学名师10人、首席技师2人、青年人才178人、高层次人才1人(柔性引进);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76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9人。云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云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2人、云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19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类创新团队2个;云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18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
设有22个学院、74个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13个、特色专业6个、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24个,省级特色、品牌及重点专业20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2万余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1.7万余人,留学生393人。
现有省部共建国家级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平台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拥有45个部省级科研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24个;国家种质资源库分库、云南省省级种质资源圃(库)等5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31个,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各1个;学校还建有昆明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7个、校级科研平台38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478个。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农业强国、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和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重大需求,创新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国际化农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宽厚的知识基础、扎实的专业能力、深厚的人文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了以“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为代表的18万余名具有科学情操、大地情怀、农民情结的专业人才。其中,云南省农业高级技术人员80%以上、农业技术推广站(所)负责人80%以上、县乡主管农业的领导80%以上是我校毕业生,在生物技术、农业领域、大健康产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家。
躬耕云岭,强农富滇
学校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赓续稼穑,举教兴农,科学研究敢于“顶天”。先后承担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欧盟项目、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4571项,科研经费达18.5亿元;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科学研究一等奖、国际农业研究(CGIAR)杰出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国际、国家及省部级奖励470(第一单位356)项。先后在《Nature》《Science》发表封面文章3篇,在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异种器官移植、葡萄生物资源研究、滇型杂交水稻育种、普洱茶功效及产品开发、动植物种质发掘等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服务社会甘于“立地”,扎实开展定点帮扶、兴边富民、农业科技进藏区、校地校企合作等农科教社会服务。与省内各州(市)及70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关系。连续8年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年度社会扶贫先进集体。2021年朱有勇院士和学校国内合作与社会服务处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融通四海,开放办学
先后与英国、日本、美国等31个国家的64所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12年获准设立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2014年获准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接收外国留学生院校。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韩国尚志大学共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越南太原农林大学、泰国曼松德·昭帕亚皇家师范大学合作举办本科生2+1+1联合培养项目。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日本鹿儿岛大学等11所国外高校开展学生交流。
长期承办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部委和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亚洲专项基金等国际组织委托的援外农业科技国际培训。先后主持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欧盟、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水稻研究所等资助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20余项。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聚焦区域及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扎根祖国西南边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大学,把学校建设成为农业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地、科技创新园地、乡村振兴基地,在云岭大地上谱写更加壮美的华章。
下载极志愿APP
免费体验更多优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