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甘肃省交通学校,是甘肃省唯一一所交通类普通高职院校。学校历经68年的发展,为国家和我省经济建设培养并输送了数万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被誉为交通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
学校简介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甘肃省兰州新区,位于“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毗邻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是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甘肃省级节水型高校、甘肃省级绿色学校、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甘肃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甘肃省平安校园、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一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首批合作院校、全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
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一万五千余人,占地面积1052亩,校舍建筑面积28.66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72.138万册。现有10个二级学院,有辐射公路桥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城市轨道、航空服务、智能交通等领域的35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专业示范点2个、省级骨干专业7个和省级特色专业6个。组建有省级教学团队7个,建设名师工作室1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基地1个,校内专业教学实训室96个,实有仪器设备达10074台。学校“双师型”教师占在编教师比例65.13%,有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2人,甘肃省“工匠之师”1人,甘肃省“技术标兵”11人。开发省级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教材11部,新型工作手册式及活页式教材150部,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9个,虚拟仿真教学系统12套,建成教师技能测试题库7套。
校企合作
2023年,上汽大众西北甘青宁区域首个培训基地正式落户学校,开创校企合作里程碑;与宁德时代、北京华晟等40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签约数创历年新高。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立足交通行业,推动校企融合,服务区域经济,打造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先后牵头组建甘肃省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电梯等3个省级职教集团;2023年牵头成立全国网络客户服务行业、全国邮政快递行业2个全国性产教融合共同体;2023年牵头组建交通土建类产学研联盟、京东产业学院、汽车事故案例分解核损中心暨人才培养基地等,不断促进校企广泛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学校与中铁各局、中交各局、上汽大众、宁德时代、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局各公司、省交通运输厅各下属企业、青藏铁路公司、湖南永蓝高速集团、金川集团、三角集团、中大集团、奇瑞集团以及京东、阿里巴巴、华为、中兴通讯等130多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学生就业和实习实训合作关系。
专业群建设
学校紧密围绕交通行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专业群结构,聚焦新基建、智能交通产业高端技术服务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现已建成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道路养护与管理、智能交通技术、智能机电技术、旅游管理、智慧物流技术与管理、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8个校级特色专业群协同发展的新格局。目前,学校“道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2017年学校获批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单位,2019年获批国家级汽车维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22年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被教育部确定为汽车(新能源)领域首批试点院校。“道路养护施工与智能检测实训基地”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共享性实训基地培育项目;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道路养护与管理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获批甘肃省职业教育骨干专业;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被认定为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
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坚持“立足交通行业,推动校企融合,服务区域经济,打造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持续打造甘肃交通专业技术人才“摇篮”职业教育品牌。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数万余名优秀人才,涌现了一批以国家和省级劳模为代表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达96%以上,稳居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遍布省内外公路、铁路、国土资源、测绘、汽车、机械、建材、信息、物流、航空服务等领域各大企事业单位。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高于80%,以业务精湛、吃苦耐劳的特质而广受用人单位好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高于95%,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社会服务
学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持续完善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党建+就业”的联动模式,积极推动党建与学生就业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思想引领水平,精准对接龙头行业、地区需求,为社会提供高质量、高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与保障。与上汽大众、宁德时代等多个行业龙头企业共建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发挥交通行业教育资源优势,为行业发展、人才进修提供各类专业化培训。每年,学校还选派多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奔赴各地开展思政育人、技能惠农、文化兴农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人数超千人,服务范围覆盖省内多个市州,受益群众数以万计。学校积极支持国防建设,连续7年被评为甘肃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累计为部队输送1086名优秀大学生士兵,多次受到上级表彰。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先后选派26名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赴省内多地驻村帮扶和支教,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充分发挥交通行业高等职业教育优势,着力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全方位深度开展社会、行业、企业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科学研究
学校确立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的理念,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始终坚持产学研合作,立足交通行业,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在公路、测绘、汽车、物流、航空服务等领域与各大企事业单位合作形成了优势产业,部分研究成果显著。依托2021年省教育厅青年博士基金项目“新能源汽车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团队设计、研发了能够满足教学、科研、竞赛等需求的园区环境行驶纯电动车整车平台。2022年省教育厅青年博士基金项目“深水桥梁流-固耦合振动及减震控制策略研究”项目团队在桥梁流-固耦合振动、桥梁减震控制方面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2024年与甘肃智通科技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立项甘肃省高等学校产业支撑计划项目,该项目的立项彰显了学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向前迈出了更大的一步。近五年来,学校承担纵向科研项目共计222项,其中省级科研项目4项,青年博士基金项目3项,产业支撑计划项目1项。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自2017年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截至2024年共招收留学生34人。学校始终以国际化发展视野,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深化国际产教合作,先后与新西兰、西班牙、新西兰等六所国家的8所院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2023年10月,学校与巴基斯坦瓜达尔技术学院、唐风国际教育集团开始共同推动“培黎工坊李春国际教育培训基地”项目,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馆派员见证。2024年6月举行了三方共同参与的“培黎工坊李春国际教育培训基地”揭牌仪式,代表着学校将结合专业优势,培养输送既掌握中文沟通技能,又懂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和巴基斯坦本土企业服务,用交院的力量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建好友谊之路、搭好融通之桥。
下载极志愿APP
免费体验更多优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