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教育学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 在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小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儿童教育技能的 基本训练,掌握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小学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观察研究小学生的科学方法;
3.具有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小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小学教育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教育概论、中文、数学、英语、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学、教学论、小学班队原理与实 践、现代教育技术、小学各学科教学与研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小学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小学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小学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基本能力
1.外语达到大学英语三级水平,计算机达到国家一级水平。2.能说标准的普通话,“三笔字”书写规范;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3.有组织课外活动、开展班级工作和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4.能胜任小学教育和各科教学工作;
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对于每一位考生来说,由于就业压力的加大,专业的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对于高校而言,专业设置也越来越影响着招生质量和长远发展。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以往人们心目中十分热门的一些专业就业遇冷,还有一些好专业面临生源危机。专业冷与热之间,不仅反映了人们求学择业观念的变化,更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迁。
专业冷热转换观察社会的晴雨表
根据中南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赵晓霞的描述,2000年以来,中南大学的地矿专业就像坐上了过山车前几年毕业生供不应求,到大三就被抢订一空这两年很多矿山停产,这个专业一下又成了冷门。
社会认可度、经济大形势以及国际形势都对专业的冷热变化具有影响。她说。
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互联网开发及应用、中小学教育成为2015年毕业生社会需求量持续增加的职业。有专家表示,这些专业的升温与互联网和全面二孩政策等大政方针有着紧密联系。
近年来,一些地方高校的新增专业引人注目。如宁夏大学新增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北方民族大学新增水利水电工程中国画专业、宁夏师范学院新增阿拉伯语汉语国际教育网络工程等专业。
高校专业设置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进程。安徽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副院长范和生说,比如现在国家强调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产权和基础科学专业的研究,相关专业的转热就反映了这一需求。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高校的专业设置基本都是契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近4年来宁夏高校先后新增本科专业64个。从2015年审批通过、2016年秋季可安排招生的22个专业来看,新增专业紧密结合自治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不少专业是自治区新兴产业和人才紧缺的专业。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将地方高校的办学思路引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去。
范和生认为,高校专业设置要考虑引领社会创新和进步,不能一味地跟随市场。
专业动态调整不能盲目跟风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高校的专业千篇一律,人才培养的同质化严重。在2014年教育部公布的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中,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等是当前高校普遍开设的,毕业生规模均超10万。
江苏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不少专业都属于盲目跟风,经济热的时候,连文学院都开出了与经济相关的专业,这样的毕业生不滞销才怪。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招生考试研究处处长胡雨生说,从这几年高考录取招生看,高校专业的冷热在家长、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呈现明显的分化,往往家长和高校一厢情愿,总认为一些专业如金融、会计、财务管理很热门,家长想让孩子上,学校也愿意招,实际上社会需求已相对饱和。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专业设置与就业倒挂的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前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
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近年推出了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为一些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降温
江苏省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鲁学军表示,不同高校拥有不同质量的生源,培养目标不同,毕业生质量也不同,就业情况千差万别,所以调控也不宜一刀切
不少地方招办部门负责人感到,目前我国仍缺乏有效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一些专业可能明知就业并不好,但家长有意愿,学校也花了钱招了老师建了队伍,一旦不办了,老师怎么办所以学校也很难建立相应退出机制。此外,就业率能否真实反映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也是一个问题。
近年来,儿科医生急缺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几年儿科医生、保健类专业人才、网络安全人才等都很热门,但高校在七八年前并未意识到这种需求,没有提早储备人才。宁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周福盛说。
江苏省教育厅负责人指出,高校应分析社会人才需求,即人才培养数量、层次、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相匹配,不能关起门来办学,简单迎合家长和考生对所谓热门专业的盲目追求。同时,政府部门对于平衡大学专业的冷热度,也应积极引导。
同时也要看到,专业的冷热因为供给和需求变化带来暂时的变化,但高等教育不能因为暂时的冷热而限制了个别学科的发展。同济大学就业中心主任徐迅强调。
理性选择专业让考生清楚自己喜欢什么
让考生更清楚自己喜欢什么非常重要。赵晓霞说,有些考生对自己的了解、对高校的了解、对专业的了解都很不到位,社会上说什么专业好,就一窝蜂地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大一学生当初填报志愿时都是将经济、法律、计算机等听起来热门,也相对好找工作的专业排在前面。
财经、政法、统计审计、计算机对应的是高收入岗位,而基础学科枯燥还很辛苦,需要坐得住冷板凳,所以我不想学。一位学生说。
专家指出,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对孩子的就业环境和工作待遇等比较关注。一些专业虽然急缺人才,但是由于对应职业的劳动强度大、风险高,考生和家长都不愿填报,如儿科专业、公安专业等。
周福盛认为,专业设置与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因为行业、地域待遇差距明显,大众自然追求轻松、社会地位高、待遇好的专业,也就有了所谓的热门专业及冷门专业。但当经济发展到高阶段,各个行业差距不大,公众才会真正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来选择专业,届时冷热就不会这么明显。
下载极志愿APP
免费体验更多优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