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竞争力排名:1333
地址:四川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成都航院或成航,CAP)创建于“三线建设”初期的1965年,是原航空工业部的十所航空院校唯一布局在西南的学校,1999年划转四川省管理,1994年率先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现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厅直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全国首批高职院校(14所之一)、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8所之一)、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批定向培养军士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航空工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国航发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国家级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区域优势明显,办学实力雄厚。学校现有龙泉驿、新都两大校区,占地1573.67亩,校舍面积32.36万平方米,在校生1万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亿元,图书超过161万册。
服务国家战略,产教军民融合
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忠诚奉献”的航空报国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思想素质好、身心素质好、文化素质好、职业素养优、专业能力强的“三好一优一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着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弘扬“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遵循“以人为本、争创一流、打造品牌、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坚持“服务航空、服务国防、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定位;坚定走产教军民“两融合”、校企校地“两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发起成立了航空职业教育集团、省无人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都经开区汽车产教联盟等;创新军地“双主体、五共同”育人模式;校企共建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学院、无人机产业学院;强化与成都市龙泉驿区、新都区、青羊区和自贡市贡井区合作。近3年,成立了以“成飞班”“航发班”“国航班”“川航班”“军士班”等为代表的订单定制班90余个。
专业兴盛繁荣,军工特色鲜明
围绕航空制造、运营、维修全产业链打造航空专业集群;服务区域经济,开办电子信息类、汽车类、建筑类和服务类专业;服务强军战略,发展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无人机应用技术等军士特色专业。下设9个二级学院,开办30余个专业,其中,国家示范院校重点专业6个、国家“双高计划”重点建设专业5个、国家骨干专业4个、国家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双高计划”重点建设专业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6个、定向培养军士专业6个。
名师巧匠荟萃,结构素质优良
现有教职工900余人,其中: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千人计划”专家2人。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等国家级团队6个。聘请了大批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倾力参与人才培养
实践实训赋能,技术技能传承
拥有波音737、翼龙无人机、歼8、轰6、安26运输机、卡28直升机等飞机16架,航空发动机60余台和大量先进设备。建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建有4个省级及以上实训基地,含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获批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项目2个;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30余个。在航空工业成飞公司、四川航空公司、中航无人机公司、电子十所、一汽-大众公司等企业,建有校外实习基地90余个。建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5个技能传承平台。
教育硕果累累,办学成绩斐然
获得“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1项。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门、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近3年,在校学生在各类大赛中获得国家级竞赛奖100余项、省级竞赛奖300余项。学生曾连续5年代表中国赴美国参加国际超轻复合材料竞赛(SAMPE),夺得全球总冠军4次、亚军1次。
科学技术创新,服务社会发展
建有院士工作站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4个、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承担翼龙无人机适航标准体系开发、千万元级技术开发项目共3项。近5年,累计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8项(全省最多的高职院校),市厅级科研项目20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85项、实用新型专利1368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5项,制定行业技术标准5项。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5项。与航空工业成飞公司合作建立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航空维修”“制造团队挑战赛”中国集训基地和CAM技术中心;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联合举办CCAR-147培训中心;与瑞士GF、瑞典海克斯康、北京精雕、厦门金鹭等企业,共建教学、生产、科研融合的技术创新协同中心。为全国393所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开展培训;获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7项;为行业企业开发培训方案110余个。
国际交流共融,服务“一带一路”
探索“产教融合+国际合作”新模式,2022年,学校“加蓬鲁班工坊”成为全国首批鲁班工坊运营项目;2021年建立非洲加蓬分校。与世界23个国家(地区)的60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累计为4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非洲国家的361名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服务中国航空装备“走出去”战略,为翼龙无人机装配、试飞、维护和维修输送了大批人才。中东国家翼龙无人机服务保障一线技术人员80%为我校毕业生。
用人单位满意,社会声誉日隆
成为航空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首选单位,是为航空工业集团和中国航发集团输送技术技能人才最多的高职院校。近年来,学校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超96%,航空、军工单位和部队就业占比高达45%以上,工作稳定性高,社会认可度高。国家级媒体相继报道我校办学经验和做法,仅2024年,上中央电视台5次、新华社4次、中新社3次、人民网4次、《中国教育报》2次。
永铭报国初心,优秀人才涌现
为航空工业、国防科技工业、部队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8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原校长邓小刚少将,航空工业数字化制造技术特级专家汤立民,“探月工程优秀个人”孟庆微,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教练邵志永,央视报道的飞机装配师张泰军,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全国技术能手白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成员吴诗翼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迈步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学校将秉承“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精神,始终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技术强军”的历史使命,胸怀“国之大者”,以坚定的信心、豪迈的气魄、百倍的努力,为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一流、国际水平的航空职业技术大学而团结奋斗。
下载极志愿APP
免费体验更多优质功能